图片
这几年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,今年的三伏,虽说只有30天,但比往年要热很多。大家都知道三伏天要“养生”,中伏是三伏里最“湿热交蒸”的阶段,养生也最不能松懈。
中伏有“两怕” | 一怕“湿热困脾”很多人到了中伏,胃口差得厉害,一闻到油荤就想吐,吃几口饭就觉得胀。最可气的是,有些人想着“进补”补回来,结果一顿炖肉下肚,更加头晕眼花、浑身没劲。
图片
为什么中伏最容易困脾?
从中医角度来说,脾喜燥恶湿,湿气重的时候,脾就像掉进泥塘,功能运化不起来,气血生化就不足,整个人自然就没精神。
而中伏,是一年中最湿最热的时间段——白天气温高,体表毛孔大开;晚上空气湿度大,风又少,汗出不畅,湿气更容易内侵,困住脾胃。
| 二怕 “寒湿入体”
夏天虽然热,但空调、冷水、冷饮、冷洗澡水,甚至是汗出后吹凉风,都会让寒湿之气从毛孔进入体内,一点点钻进筋骨、关节、经络,时间久了就造成慢性堵塞、疼痛,甚至影响气血运行。
中伏如何养生 | 饮食上:清补为主,祛湿为要三伏天进补,要讲“顺应时令”,现在这个时候,适合的是清补脾胃、化湿祛热。
推荐几样可以常吃的食材:
薏米:健脾祛湿,尤其对浮肿、湿重的人效果好;
扁豆:健脾化湿止泻,适合脾虚夹湿的人;
赤小豆:利水消肿,适合小便不利、体内积水的人;
冬瓜:清热解暑,又不寒凉,炖汤极佳;
山药:补脾气、养肺润燥,最适合中老年人脾虚体质。
可以试试我常推荐的一个祛湿健脾汤:三豆冬瓜汤
材料:赤小豆30克、扁豆30克、绿豆20克、冬瓜300克(连皮),生姜3片
做法:豆类提前浸泡3小时,冬瓜切块不用去皮,所有材料一起煮汤,煮熟后加少许盐调味。
功效:清热、祛湿、健脾、解暑,非常适合中伏饮用。
图片
| 起居上:别贪凉空调不能直吹,也别低于26℃,尤其晚上睡觉不要风口直对身体,避免湿寒入体。
要适当排汗,适当排汗是调节体温、排出湿气的重要方式,但要及时擦干、换衣。
还有一个小建议:中午闭目养神半小时,别太久。中伏湿重易困,午休可以缓解大脑疲劳,但超过一小时反而越睡越虚。
| 运动上:轻微出汗,最排湿中伏正是通过运动来祛湿的好时候。
建议选择早上6-8点或傍晚6点后,阳光不强的时候,散步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慢跑、拉伸,运动到微微出汗、心跳稍快为佳。
运动后也别贪凉,汗湿的衣服要马上换掉。
图片
| 养心神:清心除烦,调气安神中伏湿热交蒸,很多人“上火”:烦躁、心慌、胸闷、夜醒。
推荐几个小动作:
睡前泡脚(水温40℃左右,加点艾叶或花椒);
每天揉“内关穴”、“神门穴”(有助安眠、调心);
晚饭少吃点,避免夜间胃气扰心;
睡前可喝一小杯莲子百合羹(健脾安神,改善失眠)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深圳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